请输入关键字
2021年会 | 刘俏:碳中和愿景下的基础设施REITs建设
时间:2021-08-05

碳中和将构成未来三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宏大主题,推动绿色发展、打造零碳经济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动能的巨大变化。无论是基础设施REITs,还是整个金融体系,都需要把碳中和的愿景和目标,纳入到发展的考量里面来。


考虑到实现该愿景的现实问题,刘俏表示,我们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难题,尤其资金需求体量巨大。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1年报告,我国目前碳排放规模大约100亿吨,占全球约30%。据此估计,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所需投资规模约255万亿元,如果考虑到上游、下游以及产业变革,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多,仅靠财政和债务资金难以满足如此体量需求,公募REITs类的权益型基金将起到重要作用。


基础设施REITs有助于建立碳价格的发现机制。刘俏对比了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体系,认为期货交易模式下价格的巨大波动难以形成定价锚,此外统一碳价策略没有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象,难以引导碳资源有效配置,制定碳税也就缺乏依据。


他进一步表示,借助REITs等碳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找到碳敏感资产的合理贴现率,反映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碳减排机会成本上的差异,促进更有效的碳价格机制的形成,有助于把减排的量清晰核算出来,本身也构成形成稳定现金流的基础,也可以纳入到未来试点的范围之中。


from clipboard


近日,由中国REITs论坛、苏州市人民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建设银行联合主办的“中国REITs论坛2021年会”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年会主题为:“基础设施REITs试点启示与展望”。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金融学教授刘俏为年会做主题演讲。


from clipboard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今天把话题往更长的时间维度延展一下。今年6月21日,首批九家基础设施REITs成功上市之后,我在这跟大家探讨一下基础设施REITs未来建设发展的方向。


除了底层资产的不断扩展外,李超主席与蔡建春总也提到,REITs的监管体系、治理体系要朝法制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涉及到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趋势的把握。基础设施REITs体系要和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更好地为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和服务。


今天我谈的“碳达峰、碳中和”主题,看似与REITs关系不直接,但当我们真正理解碳达峰、碳中和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40年中的重要作用时,可能对它的判断会不太一样。大家会发现,REITs和碳中和结合起来之后,发展空间和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着重从两个方面给大家汇报。


第一,对碳中和愿景的战略意义做一些解读。


第二,碳中和愿景下,做基础设施REITs建设,能在未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其中,我想特别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么确定碳的价格。在这个层面上有一些分析和探讨,也有实践的启发。


总书记去年9月22日提出:我们要力争2030年之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背后的意义十分重大,涉及到中国参加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举措,能源结构转换并降低对外的依赖度,标志着中国发展动能、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化,是涉及面非常广的深度变革。大家可能会问,我们提出碳中和的愿景,有没有更深层的考虑?我这里从学者的角度做一些解读,谈一点体会。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过去的70多年时间里,有30年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之后,在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保持较高的GDP增长速度。最近40多年里,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TFP)驱动了将近50%左右的GDP增长。改革开放前三个十年,我们TFP的年均增长约在4%以上,而年均GDP增长是8%-9%。进入2010年之后,我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TFP增速也降低了,增速贡献在整个经济增比中占比逐渐降到50%以内,现在降到40%以内了。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如果50%以上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就意味着增比比较有质量,如果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后,再保持高GDP增速就比较困难了。


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预测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很大的挑战是,必须要思考未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来源于何处?我想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关键的挑战。


大家分析讨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动能时,会谈到很多方面,比如说我们讲到数字化转型,这是在工业化完成之后的再工业化进程,可以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继续上升的空间。还有新基建,5G、数字中心的建设,也会成为中国未来增长的动能。讲到大国工业,中国的制造业现在占全世界产值的比例约为27%-29%,远超过美国的16%,日本的10%。我们还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在制造业领域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比较重要的,也更容易一些。还有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带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等等方面,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发展动能。


我们还有“碳中和”。碳中和有着重大意义,不仅是中国未来增长的重要动能。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到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现在地球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大概是410PPM,地球上一次达到这个浓度的时候是320万年前,而当时地球的气温比现在高3-4度,海平面比现在高出大约24米。


根据测算,如果我们不去控制二氧化碳在大气当中的规模和全球变暖的速度,到本世纪末,大气温度可能比工业文明前期(1850~1900)的气温增加3-4度,或者更高。


据测算,如果达到巴黎协定的规定,温度升高控制在2度以内,最好在1.5度以内的话,我们必须要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做出一些控制,力争在2050年、2060年前后,全世界的净排放量是0,即实现碳中和。


实现这样的目标压力很大。去年,相关专家测算,地球现在的地表温度比工业文明前已经提了1.2度,按照巴黎协定2度的上限,现在只有0.8度的空间——未来80年的时间,只有0.8度的上升空间。如果按照1.5度这样比较理想的状况,只有0.3度的上升空间。


中国积极实践碳中和愿景。总书记在去年定了时间表,对全世界碳中和愿景也有着极大的推进。背后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全方位的变化。


目前,地球每一年全球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大概为340亿吨,中国100亿吨,大约占比30%。未来如果要实现碳中和,一方面要减排,改变能源结构,通过节能、提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技术变革,要提升对二氧化碳的封存、吸纳、收集、捕捉和再应用。两者合在一起,不是单纯的能源革命,含义更加深刻,基本上波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碳中和可能构成了未来三四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宏大的主题。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未来,不管是具体基础设施REITs的发展,还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都要把碳中和的愿景和目标,纳入到发展的考量里面来。


我想简单地跟大家交流下,REITs能做些什么事情,会有怎样的意义,有什么可以尝试的空间。


第一点,碳中和任务重、所需投入巨大。如果2060年实现碳中和,我们只有30年的时间。


美国从碳达峰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有43年的时间,德国、法国这样的国家,有将近60年的时间。我们的任务非常紧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我们人均GDP只有美国、欧洲的五分之一,人均碳排放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和日本。人均排放量是和人均生活水平和人均GDP密切相关的指标。


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除了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外,还要考虑经济发展,考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在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规划,对完成碳中和任务本身,对投资领域、产业变革领域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带来的影响就更加深远。


对未来投资的资金量做一个大致的估测,即探讨碳中和到底需要多少钱。具体的数字很难给出来,我综合几个数据来源,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


这是未来很重要的投资领域。央行在前段时间提到,碳中和可能需要一百多万亿人民币。解振华特使估测,要花费接近140万亿。这是国内的测算。相对来说,测算是静态的,完全从能源结构改变的角度出发,测算的是用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投资)。


若进行综合性考虑,我用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去年的测算数字,全球要实现碳中和需要花费的资金金额大概为131万亿美元,中国占了30%的投资规模,意味着未来的40年时间里,我们需要投入255万亿人民币。如果考虑到上游、下游、产业变革,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加夸张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此大量的投资,来自什么地方,怎么样的融资方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是债券、银行贷款,还有地方财政。而碳中和是深刻彻底的经济社会变革,涉及的不仅仅是有关CO2的八大行业,大家比较熟悉的电力、钢铁、化工等行业;我们做了分析,如果仔细思考现代经济体系,运作方式其实是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大家彼此为上下游,通过市场交易,紧密形成一个生产网络。这里面可以看到很多节点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行业发生的变化会对经济体产生巨大的冲击。


节点行业跟我们讲到的八大行业并不完全重叠。换句话说,在碳中和大的愿景下,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识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行业是节点行业。这些行业发生的技术变革,产业政策带来的影响,会对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带来最大的、正面的贡献。


一方面,这个工作可能需要顶层设计,但节点行业本身的形成,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更多需要靠市场来尝试。大家讲得比较多的氢能、核聚变等形式,有没有可能为碳中和做出贡献的节点行业,结论很难事先做出判断,更多地靠微观经济主体——企业还有创新者的尝试。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这样的技术路径下,融到的资金可能是长期的投资资金,因此权益性的资金将变得非常重要。其中又涉及到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我想从基础设施REITs角度来讲,未来怎么介入到碳中和大的愿景下,为不同领域的资金需求作出贡献,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而且意义和价值是非常巨大的。这是跟大家强调和分析的第一点。


另外一点,实现碳中和,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节点问题就是碳排放价格的确定。在碳中和的愿景下,碳经济时代怎么做投入产出分析,怎么让各行业、企业作出更好的决策,能够把企业、行业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能确定碳价格非常重要。


我们怎么找碳价格的形成机制?比较常见的思路是建设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中心,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碳排放统一价格。7月16日,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式上线,也形成了第一个全国性价格,52.78元。


有一个问题我简单分析一下,只靠碳排放权利的交易,金融属性不够,会有什么问题?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欧盟的碳交易体系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从交易量、市场影响力、价格发现机制上来讲,我们刚起步。把欧洲市场的(碳)期货价格过去五年列出来,波动非常大。换句话说,只靠碳排放的期货交易,要形成一个定价的锚,我想流动性是不够的;市场结构也使得价格波动性非常大,很难以一个波动性巨大的定价之锚来指导具有资源配置的价格发现机制。


另外,统一价格也没有考虑到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差异。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今年5月6日有一个讲话,讲全世界应该统一碳价,当时欧盟碳价是52欧元。我在思考,假如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用52欧元一吨才能获得碳排放权,是否会加剧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均衡。所以统一碳价的概念是否能成立,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回到中国情景,我们讨论统一碳价,和碳税,但定价的基础是什么?需要评估碳排放对经济影响的估测。如果说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统一碳价的实现路径需要较长时间,而且目前比较长久,没有特别成功的先例,那我们是不是有其他的思考路径。从这个角度讲,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还能扮演什么样的作用?除了怎么让金融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发挥金融体系最基本的职能?回答这些问题为未来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很多想象的空间。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们团队在内部分析讨论的时候,也在讲:一方面,可以用现有的股票市场,假如有两个企业,在碳排放的控制方面有不同的表现,而它们的价格差异完全可以通过碳排放识别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为碳价的市场估值提供可能性。未来可以对实现碳中和概念相关的企业,根据企业股价的差异和变化,来倒推出我们讲到的碳价格。


另外有一个可操作的事情。在958文件的指导下,有没有可能我们的基础设施REITs,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体系下,逐渐纳入一些碳敏感资产(即和碳中和任务的完成关系特别密切的敏感性资产)把它们纳入到底层资产里面,不管是ABS,或者是公募REITs,在市场交易,都会形成市场价格,这个价格会倒推出化解、吸纳,或者是再利用二氧化碳的价格。通过这种方式,为中国碳价格形成提供另外一个支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基础设施REITs除了融资之外,还有更大的意义。

举一个现实的例子,在国外有试点的经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除了减排和改变能源结构之外,还有通过森林资源、海洋、生物等来吸纳碳元素。比如用森林资源作为底层资产:一公顷阔叶林大概一天能吸纳一吨二氧化碳,按照7月16日中国碳交易中心的价格,碳价格是50元人民币左右,一公顷森林一年大概能形成1.8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流,一千公顷即1800万。这笔钱完全可以做森林的维护,或者是植树,产生更好的二氧化碳吸纳的效果。


以这种底层资产形成基础设施REITs,一旦在市场交易,价格会帮助我们再去推导出吸收一吨二氧化碳的成本是多少,价格应该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市场均衡,能够产生中国碳价格的新来源,最终为碳价格的形成找到比较好的机制。这个在现有的基础设施REITs试点框架基础下是完全可行的。


除了刚才讲的森林资产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资产,比如太阳能光伏、风电、水电,包括传统行业里,技术革新形成的有助于减排的新技术,如能准确核证减排的量,本身也构成了形成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可以纳入到未来REITs试点的范围之中。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未来基础设施REITs的发展可能有新的方向,也有更多的试点空间。


最后我简单地总结一下。我们讲文明形态,美国经济学家Robert Gordon有个观点,通过对工业文明时代与农业文明时代的研究,基本上决定文明形态的主要是两个事情。一个是我们讲到的能源,另外一个是通讯和交通出行方式,农业文明时代能源用的就是木材,通行方式主要靠马、牛等。化石能源的使用,以及无线通讯方式还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定义了工业文明时代。


我们现在可能站在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的开端。讲到未来能源,化石能源逐渐会被新的能源形态替代;通讯方式有5G、6G;出行也可能会出圈,从地球到火星。这对我们未来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包括REITs这样的伟大事业的发展,可能会带来很多新启发。我们未来怎么把这个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把监管体系、治理体系跟更宏大的经济社会推动力量结合起来,十分重要。我想这是一片真正的蓝海。


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么多,不对的地方也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